法制晚报讯(记者 耿学清)门头沟区清水镇地处北京西部深山区,距北京市中心100余公里,是首都西部的重要门户,这里有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首都“生态涵养区”范围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清水镇党委书记贾卫东带领该镇干部群众结束了近百年的散养放牧劳作传统,探索精品农业让农民增收。
近年来,清水镇深入开展了大面积的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废弃矿山修复与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
2010年以前,清水镇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当地煤矿资源。“最多的时候镇里的财政收入达到4000多万,曾经是门头沟最富裕的乡镇。”贾卫东说,关闭煤矿后,清水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4年,贾卫东到清水镇工作后发现,村民放养的山羊对清水镇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容乐观。由于村民放羊直接把羊群赶到山上,到天黑才会回来,从树叶吃到树根,且一年四季都会啃食植被,贾卫东用“相当于扫荡”来形容山羊对山体植被的破坏性。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贾卫东和乡镇班子成员下决心要对清水镇畜牧业进行转型退出。但是,清水镇村民养羊有近百年的散养劳作传统,加上很多村民都是困难户,如何劝导他们退出散养放牧也是摆在乡镇干部面前的“老大难”问题。
达摩庄村老梁一直靠养羊谋生。他家中有上学的孩子和患有心脏病的妻子,花费较大。老梁养羊近30年,370只羊的收入几乎是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面对这样的困难户,清水镇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安排了生态管护员这样的公益性岗位为老梁提供就业。
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劝导,2017年4月3日,清水镇达摩庄村最后一个养羊户的161只羊被商家收购,这标志着清水镇实现了规模化养羊全面退出的目标,关停了辖区内32个村的14家规模化养殖场。
这场保卫生态的攻坚战完结后,贾卫东也理清了清水镇今后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引导和支持精品农业、林下经济、高端民宿等产业,大力开发绿色生态公益岗位,让更多老百姓成为“职业守山人”,静下心来守护好“绿水青山”。
同时,镇里积极申报了养蜂项目,鼓励养羊户发展绿色养蜂事业,并提供蜂箱等基础条件。此外,镇上还帮助联系销售渠道,保证收购底价,做好转产就业帮困服务。
目前,精品农业“奇异莓”、蜜蜂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一批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面对本地低收入农户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本领能力较差等特点,贾卫东和镇村干部加大了生态管护员、老年巡视员、乡村清洁队等生态公益岗位的开发力度,优先安排低收入劳动力就业。2017年,清水镇公益性岗位安排低收入劳动力就业842人、项目带动就业314人,人均增收7500元。
“羊群”的退出换来的是植被一点点恢复,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现在野猪都进村了,松鼠、野鸡、野兔白天都能看到。”贾卫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