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问责、公众监督、产业转型——各大景区降

  北京7月5日电(钱春弦 徐宁)这是一个好消息:2018年国庆节黄金周,国内一批5A级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将降低。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全国将加快清理门票价格中的不合理负担,逐步创造条件推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门票价格接地气 政府部门勇担当

  盛夏七月,暑期开始,国内景区迎来以学生和亲子为主体的旅游客流高峰。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8年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今年暑假亲子家庭出游占比达到58%。多年来“旺季涨价”“逢节必涨”的景区门票价格再次被推至前台。

  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景区门票价格监管,对遏制门票价格过快上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门票价格管理和定价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过份依赖门票经济,门票价格“额外负担”过重问题突出。现行价格机制对不合理定价行为有效约束不够,定价科学性、规范性亟待提高,导致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水平被不断推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消费增长,不利于发展全域旅游,也不利于旅游业转型升级。

  目前,方向已经明确、方案也很具体,关键是真落实、抓督察、敢问责。我国景区实行行业指导、属地管理,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门票定价权也在地方。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地方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应层层抓落实,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督促指导,特别是要督促各地建立工作协作机制,认真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科学测算制定降价方案,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持续做好价格监督检查。各地将加强督察问效,及时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查找不足,改进工作,确保不折不扣完成预期目标。

  价格亲民透明 改革靠社会监督

  景区价格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前提是坚持公开透明。要加快推行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程序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执行公开及景区收支情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20年基本健全科学、规范、透明的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这个目标十分明确。合理界定门票定价成本构成、创新价格管理方式、严格履行政府定价程序。政府制定景区门票价格,应当依法履行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听取社会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作出价格决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告等程序。对以外地游客为主的景区,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或创新价格听证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价格听证,既不能走形式“每听必涨”,也不能“一听不变”。要建立定期评估调整机制。门票价格制定后,要根据景区游客数量变化、运营成本变动、收支节余等情况,以及社会各方面意见,及时调整门票价格。要加强景区收支监管,探索建立国有景区运营状况、收支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价格相关信息透明度。景区应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保障游客知情权、选择权。禁止捆绑销售、价外加价或强制代收其他任何费用。要加强景区门票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景区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信用问题是当前社会意见集中的领域。此次改革,将建立健全景区价格失信惩戒机制,将景区扰乱价格秩序行为,作为景区及其主要负责人不良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良性发展之路 靠旅游经济转型升级

  国有景区是全民所有,为民、惠民理所当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

  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归根到底要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旅游产业链长,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等。要丰富景区“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构成,留住游客、增加收入,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

  众所周知,门票经济下,经营者坐地收费;游客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圈景生财”的道路越走越窄,也不利于丰富旅游供给。要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理念,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全民共享、景区服务费用游客合理分担,充分体现公共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公益属性,促进大众旅游消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做好“美丽中国”的大文章。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ilycity.com/lvyou/2018/0910/4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