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成中小学春游热词 开启户外新课堂

  中国江苏网4月17日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使学生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体验生命律动的成长过程,邗江区各中小学近日陆续开展了“学在邗江,走出邗江”南京研学活动。对学生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放松身心的踏青出游,更是一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的有益补充。

  学什么

  以世界为书本 实践活动成必修课

  4月10日的清晨,伴着一缕晨光,瓜洲中学近500名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两天一夜的南京研学之旅。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历史课本上的内容一一展现在眼前,学生们在这里悼念同胞、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在南京博物院,祖国的文化历史与珍贵瑰宝尽收眼底;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们细细品味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奋斗目标与人生理想逐渐萌芽。

  2016年底,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1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邗江区瓜洲中学校长葛光说,研学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中,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怎么学

  让孩子一路发现一路思考

  “我的孩子比较顽皮,因此边玩边学的方式,会让他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家长周晓玮对这种一路思考一路发现的研学旅行非常赞同,“孩子出发前特别积极地对所要去的地方做了‘功课’,就像是课前预习,比如他会告诉我,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回来后还会和我们讲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所见所思,感觉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

  “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方式。”邗江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春秋游,而是一个系统课程,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发现、思考并探究,最后形成完善的调研报告,是一个“行走的课堂”,“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方向

  开启学习传统文化新课堂

  “我们的一生吃过多少食物,用过多少东西,穿过多少衣服,乘过多少次车,我们曾经感恩过吗?”在研学之旅中,餐前感恩的细节令梅岭小学西区校六年级学生小玲印象深刻,旅行结束后回到家里的第一餐,她就向妈妈表达了感谢之意。

  梅岭小学西区校校长刘志彪透露,在选择路线之前,学校会与旅行社多次沟通,根据各年级的历史、科学等课程设计路线,“比如小学生科学课程中涉及自然植物时,我们会考虑在研学路线中融入生态园、植物园,让课堂内外形成相应的体系。”

  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只旅不学,对此,邗江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学在邗江,走出邗江”的研学旅行开启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新课堂,研学课程、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用双脚去丈量世界,用双眼感知世界,用心灵触摸世界,“研学旅行的主题选择和线路安排应该与教育教学目标紧密融合,需要学校做好把关工作。”本报记者 楚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ilycity.com/lvyou/2018/0910/4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