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绝不等于成佛!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证的修行才是“事”。“理可,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大德“成佛了”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如果不识就从文字学起。例如六祖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另一,我们知道牟尼佛只授记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的。
参禅之时要与佛之心无二分别。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但我们学习的人要登上十信时要一万大劫。一万大劫是好长的--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一千小劫才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心)与佛无二无别”的在教义上讲是“素”。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无二,但禅宗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佛有无量的功德,明心见性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所以,念经的莫要错误。禅是极的开示,开示的就是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人人都可以成佛。就像人人都有来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的和。对于成佛这一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都有佛性。在佛来看,、畜、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
我们知道,“”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佛教传到后,中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佛陀的是觉者、、有。而且这种觉悟不单局限于自己,还能够使别人觉悟。一念已灭,身口意三业存善达到。所以,就是达到善、觉悟、智慧的。如果不失觉悟,那么即是成就佛道。而禅就是让我们在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很广。例如,禅堂前面挂着“选佛场”三字,就是让明心见性的禅通达佛道。
“明心见性”中的心可不是我们中的。这个心范围极广,三千、西方极乐等等凡用的都在心中。这个心,这性,或者经上常说的“觉性”与佛成就的平等。与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间的。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心并不是这“”,而是妄识。这妄识就是将第七识末那识为心,而第七识则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现的。
“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安住于心上。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这正是禅堂所宣扬的。而单单学习教义者则距此甚远,连十信都没有进入,更不要提《华严经》所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就是入“初住”的发菩提心具有大力,能够到一百个世界示现为佛与大菩萨渡化众生。有了这样的神通才表明真正进入了“初住”位,发心住的菩萨初发心时成正觉。而我们平时也经常说“发菩提心”,但我们所发的只是“欣乐心”——对佛法与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开悟”只是不再造恶业,明白自己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但达到开悟之后只是真修行的,还需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开悟者连发心住菩萨的神通都没有具备,别说一百个世界,就连在这个世界中都无法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这就像从、、最后到大学的一步步,每一步都是为后一步做。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绝不是禅宗所说的“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个“成佛”只能说是明心见性而已。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过了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了大悟。而且,即使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时得以显现而已。佛教中没有。龙女即身成佛,善财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所以,“顿超直入”是指由渐而顿。不仅佛教修行没有便宜,生活中也没有便宜可捡。某些人地发财,某些人突然陷入,都是前世与宿世的。学习中也是这样,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笨得很,怎么学也不懂。一学就会的人因为宿世的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顿”。
参禅,而念佛则是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或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现在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而参禅却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两者间的一定要弄。
【按】末法,凡夫能证到十信位的几乎没有,后面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个阶位,才能达佛,开悟只是明白真心,是修行的起点;而不开悟连修行也谈不上!如何?继续!所以还是仗弥陀愿力,念佛,往生,最为殊胜。对极乐世界至心信乐,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即可成佛,佛无妄语;若是全靠自力,要想证得菩提,可说是完全无望。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和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的序中,都过“”,称之为“狂慧”,现在有些人看得几页,或师几段,就以为开悟,到处宣扬“本空”“见性成佛”之类的,这已经不是狂慧,而是。